三大举措促消费复苏加速跑

才疏学浅

  本报记者 胡畔

  今年的“双11”购物节刚刚落幕,某电商平台经营婴童服饰的店主林宜已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新的货品与物料,迎接下一场购物节——“双12”。

  年货节、618、“双11”、“双12”……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节销售规模不断攀升,各种名目的购物节几乎贯穿全年。尽管网络购物节一波接一波,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却渐渐趋于理性。

  “粗略统计了一下,今年‘双11’的营业额比去年略低。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了,商家之间的价格竞争也更激烈了。”林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如何提振消费信心是一大考验。这既需要准确把握住消费新趋势,也需要政策顺势而为助以一臂之力。

  纵观今年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哪些新特征、新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王念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出三方面特征和趋势。一是服务消费发挥引领消费复苏的龙头作用,消费者出行意愿强劲,带动消费市场人气聚拢,集聚性、接触性服务消费得到较快释放。二是多元化、圈层化、小众化的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明显,直播带货等新消费更加成熟,兴趣电商、即时零售、闪购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国潮品牌创新动能强劲。三是消费复苏带动中小微市场主体经营加快恢复,特别是服务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的信心增强,互联网平台上的新注册商户数量较去年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事实上,为了提振消费信心,今年以来,全国举办全国消费促进月、国际消费季、金秋购物节等系列活动,推出40多个特色消费场景,形成波浪式消费热潮,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叠加岁末等消费旺季的拉动作用,四季度消费有望继续呈现稳步恢复态势。

  “还应看到,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热情虽高,但供给数量和质量均不能充分满足需求,演出、赛事、表演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现象。假日旅游出行仍然面临公共交通拥堵、停车位难寻等问题,房车营地、露营等新消费场景配套设施供给不足。住房消费复苏相对滞后,生活居住消费场景和空间受到压缩,对家电、家居、家装等形成抑制。”王念说。

  下一步,要如何加快消费复苏?王念认为,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宜做到短期需要和中长期发展相结合,顺应消费结构升级长期趋势,确定短期增长目标和消费领域重要改革的交集,做到长短结合、供需双侧发力,改革创新同步。短期可抓住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消费时机,丰富消费产品供给,延长商业营业时间,点亮夜间经济,落实带薪休假。

  对于明年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发力方向,王念表示,可以从三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消费创新,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依托,大力支持国内消费品牌创新,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提升消费能力,对城市失业群体和低收入青年群体,探索央地合作发放住房消费券,以绿色智能电子产品、家电、家具、家装为主要支持对象,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或消费补贴。三是丰富消费供给,有序扩大服务业制度型开放,放宽投资准入限制,引进国外优质服务资源和品牌,鼓励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大举措促消费复苏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