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病患王大姐出院,保险理赔与医保结算同步,无需垫资、避免跑腿;传统手段“穿不透”上下游供应链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核心企业,获批5000万元纯信用授信;原本煎熬支撑的猪鬃制品小企业,融资申请发布仅半天后就得到响应……系列“一件事一次办”背后,既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尝试,也有监管部门搭建数字监管生态体系的努力。
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已逐渐为人所熟知。那么,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方,金融监管部门如何推进监管工作数字化转型?他们在参与数字金融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在金融监管总局组织下,记者走访调研重庆多地,探究前述问题的答案。
省心:一站理赔少跑腿
“我没多少文化,如果让我这里跑那里跑(递交各种理赔材料),很恼火”, 一年前,王大姐确诊乳腺癌,“渝快保”的保障分担了她的医疗费用;同时,保险对接基本医保系统,出院结算时“一站式理赔”成为王大姐体感最好的“附加服务”。
据了解,“渝快保”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基于重庆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收入结构等,解决居民医保“负担重且保障低”痛点问题,推出的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解决方案。
当前推出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的城市不在少数,“渝快保”的特殊之处在于,将参保人、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通,实现医疗费用的即时结算。通过数字场景,“渝快保”目前已实现全市2107家医院、12家医药公司和13家保险公司以及金融监管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这也是王大姐这样的患者能够“无感理赔”的关键所在。
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人身险处处长金艳芳对记者表示,医保与各类商业保险要实现同步理算、一站式理赔,主要有两个症结点:一是理赔资金需由医院垫付,二是医保数据安全需有保障。“渝快保”之所以能实现一站式理赔,首先解决了医院垫资问题。
至于保险理赔规则嵌入到医院结算系统中,则是联通“金渝网”和医保的“金保网”实现的。“这种联通,保险公司和一家或几家医院进行点上的合作是可以的,但要实现全市两千多家医院整体大面上的打通,非常难。”金艳芳坦言。
之所以难,关键是因为数据的安全性。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医保数据“两结合三赋能”工作方案》,明确要加强医保数据纵向贯通、横向打通,加强医保数据对医保改革、管理和服务赋能,充分激发医保数据要素价值。
在此之前,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就已经与重庆医保局开展了相关合作。金艳芳认为,重庆医保局之所以愿意展开合作,最主要的还是源自他们已有的网络数据建设――有“金渝网”这样一个平台。
媒介:连接金融数据
和政务数据
“监管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快,监管科技手段与行业数字化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记者日前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两江监管分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两江分局”)了解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主题教育工作中已明确提出监管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问题。
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作为强监管行业,在现代金融业运转的链条上,金融监管部门因其身份的双重性,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方面,作为金融市场的一员,监管机构能够掌握海量高质量的经济活动数据;另一方面,作为政府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在打通政务数据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在此背景下打造的“金渝网”,既是重庆市金融网络基础设施,也是各种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建设的孵化平台。具体来看,2020年以来,“金渝网”建设了惠企、惠民、惠政、惠银四类多个业务协同场景,“渝快保”即是“惠民”场景中的重要实践。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当前银行机构风险管控中资金穿透难点,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今年还在“金渝网”上线了监管数据共享场景,具体包括对公流水验真,对公信贷资金回流和对公信贷资金被挪用等三个场景,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提供资金穿透的查询支持。
搭建平台:熨平信息差
和标准差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日前撰文指出,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必须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和防控风险的目标。监管部门在实践中要解决的,同样包含金融服务的“质”“效”问题。
“我们总是讲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肯定是服务有欠缺,才需要引导;这个欠缺可能是服务面的问题,也可能是服务效率问题。”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处长陆玉表示,对监管部门而言,“督导”相对简单,因为有强制性考核标准,但从整个经济社会运行发展角度来看,要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就需要监管部门更多地发挥“引导”职能。
陆玉认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真正意义上存在的困难就两方面:信息差和标准差。
所谓信息差,就是“你找不到我,我找不到你”――金融机构找不到目标客户,企业找不到可以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数字金融最基本的逻辑,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信息差。”陆玉指出。
标准差,则是当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遭遇的另一问题,也是监管部门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标准差?传统金融机构,要对企业进行风险画像,最直接的就是财务指标,但当前很多企业并不符合传统标准。”陆玉指出,搭建“金渝网”这样的系统平台,正是要解决标准差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9600多亿条账户级交易级金融数据整理起来,用了三年时间进行数据整理,把数据失范率从0.7%降到0.1%,再降到目前的0.03%。”
运营一年半时间,重庆全市已有约十分之一企业,在“金渝网”完成实名注册。注册成功的企业将建立一栏“信用信息名片”,其中包含税务数据、公积金数据等,陆玉透露,接下来重庆市知识产权局掌握的知识产权、版权数据等,也将接入系统。
撮合:更好发挥金融
撬动、引领、放大作用
“做这些事最终是为了一件事情:融资撮合,银企、保企对接,传统方式就是一对一,现在讲数字金融,要基于数据,我们就给大家提供了建模的、批量识别的功能。”陆玉称。
企业发起融资需求后,“金渝网”平台将向相应银行发出工单,由指定银行安排分支机构和信贷专员对接服务。目前平台上有1315多个银行网点和3590名客户经理在线作业,监管部门可以选择逐笔查看订单办理数据、效率,或者通过统计指标体系逐行监测分析,并据此采用窗口指导等措施引导督促提高服务效率。
数字化到底需要做什么?陆玉坦言,其实就是更好发挥金融的撬动、引领和放大作用。那么,如何在撮合中发挥金融的这些效用?
金融监管总局两江分局副局长曾宇露举例指出,前期银行在对一家新型显示制造企业进行贷款投放时,需要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资金流水分析,“银行机构来做这件事没什么底,这家企业本身的财务报表是很健康的,但资金流水追溯到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他们的资金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借助“金渝网”目前正在测试的“33618”数字金融服务系统,监管部门发现这家企业在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里处于相对核心位置,能够影响到的上下游企业健康程度也比较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银行机构做了一些指导,最终这家企业获批纯信用授信5000万元”。
曾宇露介绍,“33618”数字金融服务系统测试完成后,将推出三项核心功能:产业链群资金走向的监测分析功能,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延链、补链、强链的决策支持;产业链群金融服务的监测分析功能,为监管部门、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支持;链上企业批量画像功能,为金融机构运用模型批量识别和服务企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