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使命要求

才疏学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关于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突出新的文明形态建设重要性的卓越政治眼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独立自主的长远发展视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根本要求。

  推动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文明无不是在文化繁荣中孕育的。相反,历史上无数衰落的文明也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凋敝。中华民族从近代人民蒙难、国家蒙辱、文明蒙尘的屈辱和劫难中走来,从文化上迷失自我、不知何从的文化境地走来,只有在文化繁荣中获得先进的思想指引,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强大精神支持。

  文化繁荣发展是推进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内在力量。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而文化繁荣发展能够为民族走向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滋养。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教育为劳动者对全面丰富的物的创造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涵养和价值引领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品格和思想境界,促进其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赖以存续和发展的根脉和灵魂,能够在民族面临危机时迸发出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实现现代化必须扎根中华大地、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性格、体现文化底蕴。文化繁荣能够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面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复兴共识,激发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磅礴伟力。

  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普遍繁荣发展。今天,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已经成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文化强国,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立足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从“文化救国”到“文化立国”再到“文化强国”的逻辑跃升,向世界展现一个伟大、真实的中国形象。

  建设文化强国是应对现实挑战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同时也面临着比任何时候都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任务繁重艰巨,就越是需要文化的引领和精神的支撑。建设文化强国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只有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形成强大的文化自信力和文化话语权,才能有效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华文明当代历史方位新的确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化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性认识基础上所展现出的一种高度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得以生存和发展,根源于其突出的创新性。时至今日,中华文明依然需要在不断汲取时代精华中保证自身的存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正是立足于赓续中华文明根脉的历史责任,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立足于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的责任担当,在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内在发展规律的认识的过程中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文明长期以来以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自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资本侵略和坚船利炮的轰击下,中华文明一度在“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强势冲击下迷失了自身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明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使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文明历史方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重新确证。新时代将会在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加倍释放中华文明绵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创造活力,也将为推进全球文明交往交流交融、包容互鉴和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人才专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研究”(22VRC093)阶段性成果)

【理响中国】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使命要求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李延;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汤志华)